我的家鄉鹽城特產隨筆
鹽城土特產吳恙香腸是東臺市的傳統食品。它有100多年的歷史。相傳東臺市有壹位技藝高超的廚師,名叫楊派老五,專門出售熏烤肉制品,尤其是香腸,素有“吳恙香腸”之稱。近年來,東臺肉制品廠保留了“吳恙香腸”的傳統制作方法,采用8: 2配料的精制肥肉,加入各種調料,腌制、灌裝、烘烤、冷卻而成。其特點是色澤鮮艷,味道鮮美。本產品被列入中國名吃指南。東臺魚湯面東臺傳統小吃,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這種白面湯以其非凡的工藝而聞名。原來,廚師以新鮮的鯽魚、鱔魚骨為主要原料,輔以熟豬油、姜蔥、蝦仁等佐料,精心熬制成湯。這種湯做成的白面湯濃如牛奶,滴水成珠,面條白而細,鮮而不膩。很遺憾,來東臺的人不吃魚湯面。1924東臺魚湯面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章。列為“中華小吃”。啟源蟹黃包是鹽城市的傳統名點。選取鹽城西鄉湖的母蟹,其蟹體大、肥、黃。和精粉等原料制成,味道鮮美。原創的“祁鳴”、“盛鑫樓”、“金文”、“文曲”分布在65,438+00多家餐廳、茶樓,知名度很高。建湖藕粉餃是建湖縣的傳統小吃。傳說它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這種藕粉圓潤透明,有彈性,軟嫩,呈褐色。餡料由藕粉和五仁(桃、杏、棗、瓜子等)制成。)口感香甜爽口。咀嚼魚香,避免脂肪禁忌。營養豐富,有壯骨益血的作用。經濟學家費孝通嘗過之後,在報紙上撰文稱之為“珍品”。吳優醉螺是吳優鎮的特產。用海灘上的泥螺腌制而成。到了明朝,已經是民作了。每年夏天,挑選海灘上出產的壹種大的、肉厚的、新鮮的泥螺,用清水浸泡,混合清酒和紅糖,每天攪拌七天後食用。其特點是外殼柔軟透明,酒香濃郁,鹹甜適中,細膩可口,是佐餐佳品。罐子密封後,沒有變味,也沒有變質。壹年後,壇子口啟封,還是香的。1982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土特產之壹。營銷上海、四川、武漢等地。大港酥餅是鹽城著名的風味小吃,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與淮陽的吳優糖麻花齊名。配料是面粉、油、糖和少許橘子皮。餅呈方形,略長,呈嫩黃色,餅面塗有芝麻。好吃,甜,脆,脆。儲存兩個月不變質。便於攜帶和保管。幹吃脆爽,但不燥;泡泡容易消化,對旅遊和送禮都有好處。吳優糖麻花是吳優風味的名點。因為毛坯形狀像繩子,所以俗稱油繩。傳說它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清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淮安府時,鹽城縣令向其進貢,大加贊賞。吳優鎮上的茶葉店,如五雲齋、董大同和方玉生,都是經營這種食品的百年老店。因用料考究,工藝精制,以香、甜、脆、脆著稱。此外,它形似雙龍盤旋,小巧玲瓏,色澤鮮紅,油而不膩,香甜可口,是居家、旅遊、饋贈的佳品。如今加入了精致的輔料,使色、香、味更加突出,年產量飆升至數萬公斤,獲得了省級優質產品證書。沈燕八珍糕是東臺市玉德昌中藥店生產的產品。它是由黃芪、黨參、蓮子、山藥、五谷蟲、雞內金、薏苡仁、芡實、燕窩、白糖、豬油等八種藥材制成。成細糯米。其特點是“藥食同源”,能養血益氣,健脾和胃,消積化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富寧大餅據說是乾隆皇帝嘗過的,取名“玉帶餅”。由優質糯米、純糖、精煉油、超級蜜餞制成。具有色白、薄膜、潤澤、柔軟、實惠、開放的特點。口感香甜,營養豐富,老少皆宜。制作工藝包括炒米、粉碎、潤粉、煮糖、成型,即泡、回收、蓋、切。由於它從選料到制作的獨特技藝,加上味道鮮美,每年冬季人們都爭相購買。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互相拜訪,主人拿出第壹道菜招待,就是大蛋糕。為了在新的壹年裏得到“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的寓意。阜陽牌阜寧大餅,1988榮獲商務部優質產品證書和獎杯。榮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1990獲中國婦女兒童用品四十周年博覽會銀獎。特種工藝和民間工藝鉤針衣服東臺峴港抽紗針織廠組織漁村和農村婦女的分散生產。現代鉤針技術是在唐代女子鉤針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各種鉤衣由絲、棉、人造絲、金銀手工制成。有100多種衣服,毛巾,面紗。設計獨特,款式新穎,鉤工精細,色澤鮮艷,穿著大方。美國、日本等暢銷國家和地區。烤蝦是鹽城沿海地區的壹道名菜。因蝦長,故名條蝦。因蝦殼潔白清澈,故又稱白蝦。秋冬季節幼蝦南遊產仔,清明節前後幼蝦遊回北方。此時蝦殼松軟,肉質細嫩,也因此得名“春蝦”。用這種蝦制成的名菜“生煎蝦”是鹽城歷史上的時令美食。明代有“生吃蟹活吃蝦”之說,即醉蟹活蝦。清代鹽城市魚市有鮮蝦市場。民國時期,鹽城市場以松濤飯店和祁鳴飯店的生蝦最為著名。方法是選擇清明節前遊回來的幼蝦。清明節過後,殼變硬變紅,肉變老,只能煮熟了吃。先將蝦的爪子和須剪掉,用涼開水洗凈瀝幹,放入盆中,500g蝦用15g曲酒和0.5g精鹽混合5分鐘,殺菌去腥。放入盤中,拌入50g白醬油、30g白糖、15g香醋、適量紅腐奶、白胡椒、蒜末、姜末等。,淋上香油即可。為了宴會。白燜烏魚。鹽城有海鮮烏魚。在沿海港口、河口和港灣的鹹淡水中,在明代就已十分豐富。古詩詞中有“烏魚味勝鱸魚味”的說法。人們經常把新鮮的拿過來蒸,和海鮮味的不壹樣。在制作時,他們保持了鮮魚的原始形狀,所以顏色和味道都很好,肉質鮮嫩可口。今天,鯔魚仍在沿海生產。黃海飯店的廚師張衛東做的魚更有名。制作過程如下:壹條重約750克的烏魚與20克肉丁、10克熟火腿、10克水發蘑菇片、10克竹筍和5克腌瓜粉混合。先將魚洗凈,放入沸水中焯壹下,然後沖洗幹凈,放入長盤中,用上述配料擺成花狀,加入適量黃酒、精鹽、白糖、蔥片、姜片等。,放在籠子裏大火蒸15分鐘,直到魚變成白蒜瓣。上菜時去掉蔥、姜片,淋上香油。那時候色香味俱佳,香氣四溢。它確實是獨壹無二的,所以它被命名為“白燉烏魚”。烤魚餅烤魚是鹽城沿海的時令魚。它有長長的身體、扁平的側面、圓滾滾的腹部、細長的管狀頭部和巨大的鱗片。魚鰾可以用來做工業膠,比如幹“魚肚”,也是壹種很有價值的食物。清初鹽城廚師創制的烤魚餅,主要是去頭洗凈而成。在切好的魚肚中加入肉末,將腌瓜、姜醬、香蔥切成細粉,適量精鹽、白糖、白胡椒粉、黃酒混合均勻成餡,放入魚肚中,兩面合在壹起做成橢圓形的烤魚餅,再加入面粉。把鍋放在火上,把鍋表面的豬油沖洗均勻,然後把粉湖魚餅壹個壹個包起來,放在鍋裏炸至餅兩面呈乳白色,取出,修整餅邊,加入豬油,放在火上炸至兩面金黃。鍋上撒上香油和香醋,吃起來外酥裏嫩,味道鮮香。中國小吃上市。叉燒野雞片是傳統的鹽城菜肴。鹽城東臨黃海,西蕩西湖,盛產野雞。雄性野雞肉在冬天很好吃,所以是當季名菜。尤其是烤野雞片,外酥裏嫩,油潤爽口,增添了野鳥特有的風味。制作方法是選取野生公雞壹只(重約1000g),將雞肉切片,加入黃酒5克、白醬油25克、白糖5克,再加入剁碎的蝦仁、豬膘和適量的蔥、姜末、精鹽、白胡椒粉、濕澱粉,調成糊狀。然後洗凈抹上豬網油,在上面撒上蛋清、蔥、胡椒粉,再把烤雞片糊均勻的鋪在上面,用手折成25厘米左右、20厘米寬的長方塊,用鐵絲網夾住煮熟。抹上香油,切成菱形,配以甜面醬、鹽、青蒜等調料食用。四鰓鱸魚是響水縣的特產,產於灌河中下遊。該魚為藍灰色,兩側及背鰭有黑點。因鰓蓋上有壹道深深的皺紋,形似四鰓,故名“四鰓鱸魚”。常見的是每件重約3-5斤,最大的可達幾十斤。每年“穗種”前後,是鱸魚最肥沃的季節。百裏關河,漁船競相,撒網捕魚。這個時候,市場上隨時可以看到響水、雙崗、陳崗等地。四鰓鱸魚的肉又白又嫩。煮熟後,肉就像蒜瓣。湯乳白色,濃稠粘稠,清香如桂花。色香味俱佳,堪比“松江鱸魚”。青浦大閘蟹東臺市溱東鎮青浦壹帶,河水深,港叉密布,盛產螃蟹,體壯黃,殼青,眼綠,腿毛白,肚臍結實。青浦漁民在江裏設漁排,年產量4000多噸,遠銷海內外。本文來源:/ArticleShow.asp?ArticleID=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