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口的東成路、西寧路、鎮南路是為數不多的幾條百年老街。西寧路東西向,又叫“西街”;鎮南路南北向,又叫“南街”。兩條街在現在區教育局的位置“十字相交”。解放前,這裏是店鋪林立、商賈雲集的地方。
西街以前是“飲食壹條街”。從十字路到朝陽街短短百來米的街道,集中了很多茶樓食肆。從東到西,依次坐落廣昌榮茶樓(後改名金星茶樓)、光記茶樓、怡香茶樓、惠如樓、擎天茶樓、西安居、關占園(後改名西如茶樓)等。廣昌榮高層最高(五層石屎樓)、規模最大。各式粵菜,糕點餅食。光雞的做法就有白切雞、炸子雞、百花雞、鹽焗雞、手撕雞、鴛鴦雞、太爺雞、童子雞等。後來生意進壹步做大:女侍招待,名伶獻唱;早午晚市,燕語鶯歌。當年政要名流還有指定菜式:有縣長李務滋的“縣長菜”、省財政廳長區芳浦的“廳長菜”、警衛旅陳漢光旅長的“旅長菜”,人稱“三長菜”。下層人消費的光記茶樓,就有巴掌大的冬菇、雞肉、豬肉、豬肝作餡的大包;還有豬頭皮作菜、豬肉汁淋白飯的“大肉飯”。
? 西街還是“看病壹條街”。診所皆以醫生名字為招牌,壹目了然。從東到西,依次坐落李智強診所、馮國良診所、範鏡波診所、鐘耀群診所、林文珊診所(眼科)、黃熾桐診所(賣膏藥)、廖少坤診所等。南街有西醫鄺煜南診所、西醫鐘柱榮診所。因診所林立,催生了南街的“藥鋪壹條街”。有仁德堂、同安堂、永安堂、益壽堂、友雲藥鋪。店裏幾百種中藥材全無標記,全憑熟練夥計了然於心。撿好藥,每種藥用紗紙細細包好,稱為“各包”。
西街其他行當的“老字號”,還有賣涼茶的“三虎堂”、“振民堂”。三虎堂由歐陽錦始創於道光年間,采集本地中草藥秘制四時涼茶,涼能清熱,熱能祛暑,如“三只老虎”發力,故稱“三虎”。還有打白鐵的何奴記、正禮;賣菜種的“蔡勝合”;跌打正骨的“鄺少全”。賣鐘表的樹記;賣鞋的***和鞋店;賣雜貨的利豐。八十年代,誕生了壹間聞名全縣的小吃店——林月英面店,專賣雲吞。因女主人體形巨胖,人稱“肥婆雲吞”。
我找到“老西街”、從化老中醫鐘福榮老先生詢問城事。他經過仔細辯認,家父所攝西街正是黃熾桐診所處。
(本文根據鐘福榮老先生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