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鹹陽中山路:明清時期老城區的主幹道

鹹陽中山路:明清時期老城區的主幹道

在中國的許多城市,都有壹條以“中山”命名的道路,以紀念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在鹹陽市,在明清時期的老城區,最重要的道路是中山街,它貫穿老城區的主要街道和建築——

1928年,為了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南京修建了壹條中山大道。從那以後,中山路出現在了中國的很多城市!鹹陽中山街可能就是這個時期出現的吧?

中山街位於鹹陽老城區中心,東西走向,略向西,故稱“西街”。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四年(1371),鹹陽縣從杜右關(渭城區未央鄉任家嘴東)遷來此處。明代嘉靖、萬歷、崇禎、乾隆時期,大規模重建鹹陽縣城。這條“西街”是什麽時候建成的不得而知。但是在清乾隆十六年(1751)之前就已經出現在鹹陽縣了!

中山街西口

中山街東口

中山街東西長約1000米,東接東明街,為東門舊址。西邊的西寧街是西門舊址。1952,加寬;1965,鋪瀝青路面,修建人行道,成為老城區的主要道路。

隨著城市的發展,人民路建成後,中山街逐漸衰落。但街道南北兩側的店鋪保存完好,古色古香,故稱“老街”。如今,經過大規模的拆遷,中山大街兩旁的老房子正在消失,高大的仿古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漫步老街,偶爾能看到零星的老建築,但已經是“風雨飄搖”的狀態了!

老房子

新建築

位於中山路中段的文廟,被改造成鹹陽博物館,坐北朝南,氣勢雄偉。這裏現存的古建築有木牌樓、前堂、中堂、後堂、東西堂、西北院等。2006年5月25日,鹹陽文廟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乾隆十壹年(1746),鹹陽縣命柴建華建立未央書院,位於文廟明倫殿後,約有十所學舍。後來經過不斷發展,現已成為濰城第壹初級中學,為當地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中山街以東,仙門巷北口是縣府舊址。縣衙坐北朝南,原有五間大堂,左邊壹間庫房,右邊壹間柬室,後面是兩廳三廳四廳。今天,這裏是鹹陽市公安局渭城分局的辦公樓。

孔廟

未央書院

縣府舊址

小時候家裏人經常帶我去老街,也就是俗稱的“街內”。有大量的小店和老店,沿街而建。從西寧街進入,過中山街,再通過北街離開,鹹陽老街就完了!

這裏的老房子大多是木質的,紅墻灰瓦,門用木板封死。兩棟樓之間,會有壹面磚隔墻,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我清楚地記得火災後看到過這裏的建築。雖然有壹棟房子被燒成廢墟,但周圍的房子完好無損。

目前,中山街上有幾棟老房子,壹直保持著歷史風貌。其中,竇家biangbiang面、服務樓理發店、老王家店都是鹹陽老城區著名的老字號。

竇家biangbiang面

服務大樓理發室

老王家商店

從明清到現在,中山街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見證了鹹陽老縣城的發展變化,保留了不同時期的代表性建築,仿佛是壹座鮮活的露天博物館。

中山街上,樹木遮天,行人車輛不多,感覺城市的寧靜。漫步其中,明清時期的孔廟建築、民國時期的大街小巷、建國初期的各類店鋪鱗次櫛比。

高考前,每天晚上寫完作業,我都會在中山街逛壹圈,整個人瞬間放松下來。這幾年過了中山街,變化很大,周圍高樓林立,路邊停滿了車輛。放眼望去,這條路和其他城市的街道沒有明顯的區別!

王嘉面館

流行劇團

群英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