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化是旅遊經濟競爭的核心。旅遊業的競爭實質上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因素已成為旅遊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旅遊活動中,遊客的物質需求較低,容易滿足;但其最終目的是精神文化需求,這種需求是高級的、復雜的、難以滿足的。由於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差異往往是壹個地區、壹個民族所特有的,難以模仿和復制,可比性低。很容易創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強大的競爭能力來發展旅遊業。民族和地區在文化上的獨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突出旅遊文化特色,形成區域文化特色,是培育旅遊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旅遊業的逐步發展,文化像壹只無形的手支配著旅遊經濟活動,只有通過文化創新才能保持旅遊經濟常青的基礎。
3.文化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在知識經濟時代,文化與經濟的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重視文化因素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壹種世界性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壹份報告中強調,發展的動力其實在於文化,文化是發展的搖籃。國際旅遊業發展的經驗表明,旅遊業的收入並不依賴於人數的增加,而是來自於具有多元文化內容的旅遊產品和特色旅遊服務。旅遊與文化交流的融合程度越高,旅遊文化因素就越多,旅遊經濟就越發達。以北京大觀園為例,從制作電視劇《紅樓夢》654.38+0.6萬元的成本入手,不斷挖掘紅樓文化,根據小說《紅樓夢》中的菜譜開發紅樓的宴舞,通過挖掘文化內涵,使企業發展成為國內旅遊企業的知名品牌。旅遊資源經歷了全民開發階段後,文化成為旅遊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4.文化旅遊是旅遊業的發展方向。中國旅遊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2002年,海外遊客對中國的旅遊資源最感興趣。在遊客最感興趣的五種旅遊資源中,文化類型占了四種。其中,文物在海外華人的調查中排名第壹。這反映了旅遊對文化的依賴和自身的文化屬性。中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延續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各類文化資源,有利於開發結構完善、適應性廣的旅遊產品,形成優質品牌。當前,文化旅遊市場發展方興未艾。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開發具有文化特色的旅遊景點和旅遊活動,可以滿足旅遊者高層次的文化需求,是我國旅遊業面對國際市場和競爭的必然選擇。只有推動文化旅遊的發展,中國才能從旅遊大國成為旅遊強國。
5.旅遊與文化的互動。遊客通過旅遊活動了解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同時將自己的本土文化帶給旅遊目的地的居民,傳播和交流兩地的文化。同時,為了吸引遊客,旅遊目的地越來越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無疑對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許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這種遊客大規模的持續訪問對旅遊目的地文化的負面影響更多,最明顯的是當地文化的畸形商業化。這種變化對於那些曾經以獨特的文化和當地的社會風俗民情吸引遊客的目的地來說是致命的,它會使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和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甚至維持基本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