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三個孩子的碗應該怎麽整平?

三個孩子的碗應該怎麽整平?

最近隨著開放三孩政策,三孩話題頻頻刷屏。在網友們議論紛紛的同時,我們其實忘記了,隨著60後、70後年齡的增長,我們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多子女家庭的氛圍了。

三個孩子和更多孩子壹起成長的大家庭,是壹個陌生的領域。

電影《我的兄弟姐妹》的劇照

小時候總覺得奇怪——為什麽外國人那麽愛生孩子?出門溜達,車後座坐滿了,大哥已經進入青春期,最小的妹妹還在爸爸懷裏叼著奶嘴。

其實40年前,中國也是這樣。不然怎麽會有“大姐像媽”“大姐像媽”這種說法?

三個孩子家庭生活的重點是什麽?

兒歌中唱道:“壹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意思是患不平等而不喪偶的事情壹定要公平公正,不然人多了就會亂。

養孩子也是如此。壹個孩子窮富都沒問題。兩個孩子要考慮壹下,三個孩子壹碗水端平,不然家庭和睦大打折扣。

1

在壹個三個孩子的家庭裏,我首先想到的是小謝爾頓。

《小謝爾頓》是著名美劇《生活大爆炸》的前傳。因為謝爾頓這個角色太受歡迎了,所以專門為他的童年寫了壹部劇。

結果毒舌的小謝爾頓火了,從第壹季拍到了第四季,沒有結束的跡象。

小謝爾頓壹家

在《小謝爾頓》中,解釋了成年謝爾頓的性格和怪癖的由來,重點描繪了壹個家庭安靜快樂的日常生活。

謝爾頓的父親喬治是壹名酗酒的足球教練,在壹所公立學校工作。母親瑪麗是家庭主婦,通常在教會兼職。

小喬治哥哥頭腦簡單,熱愛運動。

小喬治,那個人渣

異卵雙胞胎的姐姐,米西,比壹個孩子大,她的情商高得驚人。

幽靈精密Xi

謝爾頓是典型的阿斯伯格兒童,智商很高,不善交際,以自我為中心。

(註:阿斯伯格綜合癥是壹種自閉癥障礙,表現為社交困難、興趣狹窄、特定行為重復,但仍相對維持語言和認知發育。)

宇宙之王小謝爾頓

謝爾頓的家庭是壹個普通的美國家庭,不僅普通,甚至很窮:爸爸壹個人打工養家,媽媽帶著三個孩子,其中壹個孩子是阿斯伯格綜合癥,其實很困難。

謝爾頓害怕奶牛。因為他的潔癖,他不想和人握手。他會悄悄躲在學校雜物間看書。他不能和同齡人壹起玩,卻和老教授成了老朋友。

光是對付謝爾頓,就花了我媽很多時間和精力,相應的,我媽也會冷落弟弟妹妹。奶奶視謝爾頓為寵兒,毫不掩飾自己的偏愛。

小謝爾登戴著手套握手

按照這樣的安排,謝爾頓三個孩子的關系應該不會很好。作為壹個小天才,謝爾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哥哥姐姐的自尊心也不斷受到智力的打擊。哥哥姐姐應該是反感的。

其實謝爾頓三個孩子關系都很好。米西壹直在情感上默默引導著謝爾頓,小喬治在父親去世後成了壹名藍領工人,賺錢供謝爾頓讀完藤校。兄妹相依為命,互相幫助。

三個孩子不計較得失的原因是父母的態度。

雖然媽媽給了謝爾頓很多時間,但她並沒有放松對其他兩個孩子的管教和照顧。爸爸沒有成就論。他心目中的接班人是他的弟弟喬治,他成績不好,但喜歡踢足球。為了幫助喬治找到職業方向,爸爸絞盡腦汁幫他豎立自信心。

謝爾頓雖然受到奶奶的寵愛,但家裏的物質分配永遠是壹碗水端平。

因為上不起私立學校,謝爾頓和他15歲的弟弟喬治在同壹個班學習。因為沒有足夠的房間,謝爾頓不得不和他的妹妹米西共用壹個房間。

在房子裏沒有得到優待的小天才

家庭資源並沒有因為他是天才而完全向他傾斜。相反,他的家人壹直在努力引導他走出天才的世界,感受正常人的生活和情感,因為他們明白,知識/能力只是生活的壹部分,情感才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2

講述90年代中國移民故事的情景喜劇《初來乍到》,主角黃佳也有三個孩子。

父親路易斯勤勞進取,母親傑西卡聰明堅強。為了實現美國夢,父親和家人從唐人街搬到奧特蘭開了壹家牛排店。

中西文化的碰撞,三個兒子適應學校生活的過程,成為最大的看點。

《新來的》劇照

嘻哈少年埃迪

埃默裏,女性的朋友

我的小弟弟埃文既聰明又懂事。劇中,虎媽傑西卡可以看穿壹切消費主義的陷阱和謊言,用她的倔強為家庭豎起壹道屏障,但當面對小兒子的親密時,這壹切都融化了。

親密寶貝埃文

相比小謝爾頓,《新抵達》裏的父母就沒那麽精致了。中國人遵循“先適應規則,再改變規則”的原則。壹切困難都是為了磨礪我們,讓我們更強大”。

路易斯和傑西卡不是精神導師,他們的三個孩子除了吃得好,穿得好,不被欺負之外,基本處於散養狀態。

但沒想到,三兄弟關系很好。第三季第十六集,艾迪最喜歡的歌手意外去世,打擊很大。為了幫助他振作起來,埃默裏和埃文召集了他所有的朋友,在花園裏舉行了壹次關於悲傷的分享會。失敗後,他們幹脆和歌手壹起在自己遊艇的墻上畫了壹幅壁畫,終於讓埃迪走出陰霾。

我哥哥為埃迪畫的畫。

同樣是三孩家庭,也有兄弟姐妹相處不好。

這裏的例子是顧長衛導演的電影《孔雀》,它獲得了第55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它講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壹個普通家庭的故事:壹個工人的父母,壹個愚蠢的哥哥,壹個傲慢的姐姐和壹個軟弱的哥哥。

姐姐全身心投入追求夢想,卻遭受了從精神到肉體的打擊;弟弟想逃離這個家庭,但自尊心壹點點被摧毀;只有弟弟安於現狀,享受父母的偏愛,安心走進自己的生活。沒有夢想,也沒有失望。

《孔雀》中占據C位的大哥。

電影裏有壹個情節。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過年的時候,壹家人圍著桌子分糖。媽媽數了壹下總數:106。哥趕緊把單吃了,每人剩21。

哥哥、姐姐和弟弟在他們面前笑著刮糖果。媽媽說:老規矩,爸爸媽媽各給哥哥十,妳小,各給哥哥五。姐弟倆依依不舍的分了自己的糖,哥哥得意洋洋的拿著糖跑了。

另壹個場景,哥哥拿著糖果餵籠子裏的大白鵝。

分糖

這壹導火索點燃了這對兄妹的怒火。

弟弟買了老鼠藥倒進弟弟的杯子裏,想毒死弟弟。我妹妹看到了,就把杯子裏的毒水倒了出來。父親在門口瞥了壹眼,但沒有出聲。

第二天,媽媽把毒水倒進大白鵝的嘴裏,當著全家人的面把鵝毒死了。

這種待遇可以用極端和恐怖來形容。

父母沒有反思自己的偏心,也沒有愧疚和改變。而是在三個孩子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時,用暴力來壓制他們,用恐懼來壓制他們的急切和不滿。

毒鵝

事後父母還是偏愛我哥,噓寒問暖,好東西都是我哥的。為了給兒子找個對象,我出了壹大筆錢,談了壹個來自農村的殘疾媳婦,哥哥帶著老婆孩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姐姐在夢想破滅後走向了自我毀滅的道路,在精神閹割後結婚離家。哥哥在父親對著畫大喊我家有流氓之後,就離家出走了。

很多年後,三個辭職的人在動物園看孔雀的時候,他們的父母都沒有出現,好像從來沒有存在過。

可以說,這對父母是徹頭徹尾的失敗。他們不懂愛,也沒有愛。這個壓抑灰暗的家庭,毀掉了三個孩子的青春,連同對生活的希望和熱情。

養孩子,其實怪癖並不可怕。人心有偏,對不可能的事情沒有偏好。但總的來說,我們要有壹個平衡的態度,感情上不能完全平均。至少要在物質生活和行為規範上平等對待孩子。

如果孩子因為待遇不同而心生怨恨,長大後如何互相幫助?生這麽多孩子有什麽意義?

歡迎投稿,影評、劇評、書評、綜藝觀察等。壹旦入選,稿費優惠。